春节以来的一轮打车软件“疯狂”补贴战之后,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的补贴力度近期都在进一步下调。而对于20日有消息称两家打车软件正“合谋”彻底停止补贴的说法,双方未予置评,亦有相关人士否认了“合谋”之说,并称暂时没有取消补贴的计划。
继本月5日快的打车与支付宝钱包继续对补贴做出调整之后,17日晚间,嘀嘀打车也宣布下调补贴额度。目前来看,使用嘀嘀打车全国每单补贴5元,每天2单。这也是嘀嘀打车继4日、7日、11日之后本月连续第四次调整。一位接近嘀嘀打车的人士指出,公司近来内部人事也出现一些动荡,负责市场的沈姓副总裁刚刚离职,而其入职也不过两个月左右。
据恒鼎汽车轮毂单元悉,在近日举行的阿里巴巴技术论坛上,马云也首次明确承认:“打车软件让老百姓们懂得用移动支付是好事,但后来玩过头了。”而“冷静”下来的打车软件也开始调整自己的营销策略。20日亦有消息称,两家公司将很快取消打车补贴,代之以消费红包奖励。事实上,在渐进的“理性回归”补贴之中,两家公司已经开始转向不同的策略。记者从快的方面了解到,快的打车日前已和淘宝推出红包计划,用户可以参加红包抽奖,红包中的现金可以用来在淘宝旅行平台购买机票。此外,快的打车近日还与艺龙网达成战略合作,在新上线的艺龙旅行客户端中加入出租车功能,支持城市交通和接送机服务。而微信也正在打造自己的红包账户体系,对用户补贴的红包同样可以提现和付车费,甚至以后会支持在微信里购物。不过,快的打车一位负责人也指出“未来我们还会继续随机调整补贴,不排除会重新调高补贴及增加更多活动形式。”
据消息人士称,微信和支付宝一方面都通过派送打车红包逐渐培养消费习惯。另一方面,两巨头“烧”的钱还可以回到各自的商业圈里,例如快的打车红包只能手机淘宝消费或在7-11店消费。业界认为,补贴大战降温不仅跟阿里、腾讯的阶段性战场转移有关,也跟政策不确定性有关。
事实上,打车软件已在部分地区受到限制。继禁止早晚高峰使用“打车软件”之后,上海市有关部门近日亦再出狠手,要求嘀嘀打车、快的打车与强生、大众、锦江、海博四家出租车公司电调平台进行对接。而据了解,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经介入调查,要求嘀嘀、快的等公司提交有关材料,针对目前打车软件的发展和运营情况、对出租车行业的影响,以及各地对打车软件采取的限制措施等进行调研。
据说阿里上市,瑞信、德银、高盛、摩根大通、摩根史丹利、花旗均将参与,融资规模之大甚至有望超过FaceBook创下全球互联网公司融资规模之最。
这样一则新闻和汽车、和我们每天的生活有什么关联?不妨由打车软件说起,今年初两大打车软件烧钱对抗不断升级,使用打车软件的乘客人数也出现快速增长。“补贴战”打到现在,大家都能看得出事件的主角早就不是“嘀嘀”和“快的”,而是它们背后的腾讯和阿里。腾讯和阿里为了培养用户对移动支付的习惯,彼此加起来的补贴总额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将近20亿元。生意人的鲜明特点就俩字:精明。他们砸这么多钱为什么?
过去的一年,阿里进行了大量投资,包括新浪微博、高德、UC、陌陌、虾米网、在路上、快的、友盟等等,这些投资具有高度一致性:基本弥补了阿里在移动端的短板,将使阿里的估值迅速上涨,有了它们,阿里的上市故事会更加动听一些。
据恒鼎汽车轮毂单元悉,在打车软件的“监管”上,有人经常以出租车是公共交通的组成部分,是城市的公共服务或公共资源说事,其实这是一个天大的误解。城市的公共交通体系是指地下铁道、轻轨列车、电车和公共汽车,以及停车场、道路和桥梁等。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院执行院长陈宪指出,出租车是城市公共交通的一种补充,本质上是私人交通,并不属于公共交通体系。
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常住人口超过2000万,陆续还有大量外来人口涌入,不到10万辆的出租车总数绝对是求大于供,单靠几个打车软件能缓解打车难?太天真了。何况当打车软件的受益者们都沉浸在一个虚幻的“补贴”疯狂中;当出租车司机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抢单”和“挑单”上;当打车软件实际上加重了打车难,让乘客成为被挑选对象时,这个商业模式也注定走不太远。
阿里上市后,移动端的故事讲好,烧钱的补贴一定会终止,那么打车软件会迅速地进入下行通道。毕竟,违背市场规律的饮鸩止渴会得以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