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在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的小镇希尔塔赫(Schiltach)。 海因里希•鲍姆加特纳(Heinrich Baumgartner)和克劳斯•伯兰德(Klaus Brand)两人成立了一家专门制造汽车零部件的公司,而公司的名字就由两位创始人的姓氏和公司所在地的首字母缩写组成,定名为BBS。
最初的BBS只制造塑料车身零部件,但凭借德国在重工业机械制造方面的优势,BBS很快就开始涉足汽车金属轮毂制造业,并于1972年研发出了创新性的三片式赛车用轮毂。由于技术的先进和性能的大幅提升,BBS很快就在赛车界打响了名号,迅速成为了知名的轮毂制造商。
1976年BBS开始向国际市场扩张并在法国设立了自己的第一个分公司。有了马丁•布劳恩加特的加入使得BBS的发展蒸蒸日上,市场的需求让工厂开始大规模的扩张。技术方面,新的差压铸造技术研发成功也再一次让BBS成为业界的领军厂商。70年代末期,BBS的产品开始由独立的进口商引入美国市场。1980年,BBS轮毂的年产量超过了22万个。
1983年,是BBS历史上重要的一年。凭着多年赛车产品生产经验的积累,BBS将它当家的三片式赛车轮毂进行改进,使其符合普通道路行驶的需要,并生产上市,民用版BBS轮毂就此诞生!这就是至今还颇受追捧的RS系列轮毂。RS系列是BBS第一次进入民用市场的代表之作,也奠定了BBS“Y”型轮辐造型的基础,BBS之后所生产的大部分轮毂都以“Y”型轮辐为基础变化而来。同年,BBS还在美国和日本成立了分公司,美国公司主要负责BBS在北美及加拿大地区的研发和销售工作,而日本公司则在日后发展壮大成为和德国总部平起平坐的大型轮毂制造商。
1987年1月1日,BBS成功的在德国法兰克福证交所挂牌上市,并正式更名为BBS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所得的资金让BBS又一次发展壮大,为工厂引入了更多先进设备,并且进行了现代化改造。
1998年,鼎盛时期的BBS在F1车坛占据了半壁江山,同时为6只车队的12辆赛车提供专用汽车轮毂单元 (这其实要归功于日本BBS的技术)。1999年,BBS进一步获得了汽车制造业大佬们的青睐,包括戴姆勒 - 克莱斯勒,保时捷,法拉利和捷豹等高端厂商都相继成为BBS的客户。需求的增长再次加速了BBS的扩张,在德国弗赖堡附近的Herbolzheim,新的轮毂制造厂开始破土动工。2000年3月,新的7000平米仓储及物流中心在Herbolzheim工厂投入使用。2001年8月,Herbolzheim工厂的8000平米喷涂及总装中心也建成启用。装有BBS汽车轮毂单元 的赛车也继续在各大赛事中夺冠。2004年,BBS推出了使用AIT(Air Inside Technology)技术,这种中空铸造技术可以在轮辐和轮毂的边沿部分加入空腔,不仅可以减轻轮毂的重量,还能增强轮毂的稳定性。
2005年 Herbolzheim工厂的第三期扩建工程完工,BBS开始涉足达喀尔拉力赛,为X-Raid车队的宝马X3赛车提供了BBS生产的高强度轮毂。
2006-07年是BBS的一个转折点,由于铝原料成本大幅提升,导致以铝产品为主的BBS轮毂销售业务产生大额的亏损,07年初,由于3800万欧元的大额亏损,BBS德国被迫向银行申请破产保护,随后被来自比利时的Punch International并购。不过这次拼购,比利时这家Punch International仅拥有BBS在欧盟部分国家的经营权。而意大利与美国境内的业务,仍由当地的代理商继续经营,不受影响。BBS原有的1200名职工则维持原职。
这次破产事件实质上并未对BBS轮毂的生产造成太大的影响,但却使BBS一分二,BBS日本分公司在这次事件中获得了金色BBS商标的独家使用权,以及BBS锻造轮毂的全部业务,成为了一个完全独立的运营的和德国BBS平起平坐的轮毂制造商。